由清华大学电子系与社科学院联合组建的“E路同行”实践支队,圆满完成了在辽宁省鞍山市与大连市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于2025年1月13日至19日开展,通过志愿支教、乡村振兴调研、企业参访、红色教育、高校交流等形式,深入探索辽宁的教育、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青年在国家建设中的使命与担当。
志愿支教:播撒知识火种,点亮乡村希望
1月14日至15日,支队走进鞍山市千山区多所小学,开展特色支教课程。队员们结合专业优势,精心设计了经济学、电子学、传统文化等主题课堂,以生动案例和互动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思辨能力。课后,队员们与学生们分享成长经历,鼓励他们勇敢追梦。这场知识与希望的“双向奔赴”,不仅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也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助力教育公平的信念。
支队在千山区多所小学开展志愿支教活动
乡村振兴:见证发展成果,探索振兴路径
1月15日下午,支队参观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千山站。千山站站长杨娜向大家介绍了工作站的基本情况与主要工作成果。该站位于鞍山市千山区对桩石村,是辽宁省首个乡村振兴工作站。通过“党建+产业+文化+生态”模式,工作站推动当地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与绿色转型,助力打造“零碳村”示范点。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乡村人才培育、文旅融合等创新实践,深刻认识到青年在乡村振兴中需以科技赋能、以实干破题的责任。
支队参观千山站,感受科技兴农的巨大成果
企业调研:洞察产业新局,感受创新力量
在千山区区委组织部的协调下,支队于1月15-16日先后参访辽宁希思腾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思腾科)与鞍钢集团。在希思腾科,成员们走进智慧家居展厅与研发中心,领略民营企业在智慧文旅、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在鞍钢集团,从矿坑到轧钢厂,从雷锋纪念馆到生产一线,队员们沉浸式感受“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厚重历史与科技转型之路。钢铁生产的恢弘场景与雷锋精神的时代回响,令成员们对“产业报国”有了更深体悟。
走进雷锋纪念馆,感受“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薪火相传
联学共建:共享党建经验,凝聚奋进共识
1月18日,支队与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了联学共建活动。双方围绕党建工作、党团活动创新等议题深入交流,并共同参观校史馆,感悟“大工精神”与科研报国的使命传承。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党建工作思路,更架起了两校青年携手奋进的桥梁。
双方深入交流党建经验
红色教育:赓续精神血脉,砥砺初心使命
实践期间,支队先后走进鞍山烈士山公园与大连英雄纪念公园,通过瞻仰纪念碑、参观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等形式,重温峥嵘岁月。在烈士纪念碑前,全体成员整齐列队,肃立行礼,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在“血与火”雕塑前,党员代表带领全体成员庄严宣誓,铿锵誓言回荡青山。队员们从英雄足迹中汲取信仰力量,深刻体悟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复兴重任的使命。
支队全体成员在烈士纪念碑前行注目礼
结语
“E路同行”实践支队的辽宁之行已落下帷幕。这段经历在每一位队员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通过本次实践,支队成员深入了解了辽宁在教育、乡村振兴、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成长。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用所学所思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壮丽篇章。